? 了方便環保,今年夏天武漢一社區啟用了一批“地埋式垃圾桶”,總共耗資10多萬,這在湖北也屬首例。然而,由于使用和清運不方便,沒用多久,這180個就成為了擺設。
? 事實上,在武漢某社區引進地埋式垃圾桶之前,很多城市都已推廣或正在試用,發現新產品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都遇到了桶蓋易壞、易進雨水、與現有的清運機械不配套等問題。武漢某社區作為使用地埋式垃圾桶的后來者,如能在引進之前注意和重視到這些問題,并全力去解決,應該可以避免類似問題。
? 進而言之,我們引進或使用一個新事物,都需要有一個不斷“調適”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或盲目沖動,不能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卻忽視其不足。必須細細地權衡各方利弊,甚至包括廣大居民如何了解和接受新事物等因素。
? 要想在盡可能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將一件惠民利民的工作做實、做好,就有必要多聽民聲、多集民智。例如澳門民政總署前不久曾就要不要一些地區采用地埋式垃圾桶問題,積極向部分團體和居民咨詢。
?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市民的環境意識和良好習慣等“軟件”。事實上,很多桶蓋是被人為踩壞或弄壞的,也有一些人嫌麻煩隨手扔垃圾,污染垃圾桶周圍的環境等。很明顯,好的東西還得好人用、好好用,否則再好的東西也難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