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國流行一個術語:dumpster diving'說的是每天到各大超市的大型(dumpster)拾荒的人,由于垃圾箱巨大,要跳進垃圾的“海洋”里翻撿,像跳水一樣。
? 在很多國家,食物不是到了腐爛的程度是不會扔掉的。但在美國,有40%-50%的食物是浪費掉的。這些被扔掉的食物里包括包裝完整的干糧和罐頭之類的食品,有些是保質期馬上就到了,有些只是包裝有一點損壞,比如罐頭外的紙包裝條刮破了,沒人會買。這些食品,質量是沒有問題的,最受拾荒者的歡迎。
? 那么,為什么美國超市寧愿把能吃的食物扔掉而不捐給需要的人呢?這里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曾經有露宿者因為吃了超市捐贈的食物而生病,把超市告上了法庭,所以現在很多超市寧愿把食物扔掉也不敢做好人了。
? 在國內,拾荒無疑是很沒面子的事情,但在美國,拾荒是時尚。拾荒者不是露宿者,不是買不起食物,相反,很多是收入頗豐的專業人士,比如醫生、計算機工程師等等,他們拾荒是為了低碳環保。
? 每天凌晨四五點鐘,沃爾瑪超市后面的巨型垃圾箱周圍就會聚集很多這樣的拾荒者,因為天亮前超市都會把前一天的垃圾清出、運走。垃圾被輸送到巨型垃圾箱' 等候的人們蜂擁而上,跳進去翻找有用的食物。有人統計過,通過拾荒,一個家庭每月可以省下至少400美元的食物開支。有人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既環保又可以助人,一舉兩得。
? 另外,針對世界糧荒的說法,美國很多州有志愿者提出“food rescue”的口號,并號稱這是本世紀最有挑戰性的食品革命。他們拯救食物的行動之一就是去超市垃圾箱拾荒' 將被扔掉的新鮮蔬菜水果做成菜肴免費提供給露宿者。據美國加州一慈善機構的保守估計,這樣有組織的拾荒,一天可以給近百名露宿者供應食物。
? 此外,還有很多人專門在垃圾收集日的前一天晚上開著卡車到各小區撿“寶貝”。各個家庭都在垃圾收集日的前一天晚上把垃圾桶或不要的家具電器等等放到路邊,等明天一早垃圾車來收走,所以收集日前一晚開車出去,常常可以找到大型沙發、吸塵器、玩具甚至電視機等“寶貝”。
? 之前我們家換大電視,把舊的還可以用的電視拉到路邊,不到20分鐘就有人把它拉走了。我們也去撿別人認為是垃圾的東西回家。圣誕節第二天是一年里最適合撿垃圾的一天,因為圣誕節大家都會收到很多禮物,就把很多舊東西扔掉了。別人認為沒用的東西說不定我們剛好有用。去年圣誕節,老公在小區里散步時撿到了一臺壓力清洗機。老公一直想買一個,我一直不讓,這下可好了,撿到一個,回家試用一下,一切正常!老公笑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圣誕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