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掀垃圾桶蓋,智能分類山東煙臺福山這幾個小區試點運行垃圾智能分類投放啦
手持二維碼智能卡,為垃圾投放做減法。6月21日,從福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20日,福山區智能垃圾分類啟動儀式在鉑悅府小區舉行,14組全封閉的智能分類垃圾箱亮相。 截至目前,福山區政府投資200萬元,共建設投放點40個,計劃到2020年底福山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徹底告別用手掀垃圾桶蓋
在鉑悅府小區,可看到有一些智能垃圾分類箱,居民輕輕一刷二維碼智能卡,便會出來綠色、灰色兩種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將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類后,分別裝入綠色和灰色垃圾袋內,用智能分類卡刷智能垃圾分類箱上對應顏色的二維碼,箱體即可自動開啟,居民可將垃圾袋投入到對應顏色的的垃圾桶內。
垃圾按分類投放之后,經督導員核定合格,居民的手機微信之前關注的“福山垃圾分類”公眾號上就顯示其剛剛投放的“可回收物”一共多重,已累計獲得多少積分。智能垃圾分類稱重設備測量精準,且實現全部數據聯網,大大改善了過去用手掀開垃圾桶蓋進行投放給人帶來的不便。
據工作人員介紹,兩卷垃圾袋一般夠4-6人的家庭用一個月。每張智能卡里都登記有戶主信息,每戶家庭每個月只能固定領一次垃圾袋,如果不夠用,可以用積分兌換。
不同垃圾用專業車輛分類運輸
“垃圾分類需要全民參與,如果居民不配合,政府無論投入多少人員、資金,都不會取得好效果。”據福山區環境衛生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涉及收集、運輸、處置全流程的體系再造,比如過去居民質疑較多的“一鍋端”問題,目前試點中,福山區將“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通過專業車輛分類運輸,可回收物進入有資質的回收處理廠,其他垃圾進入垃圾焚燒廠。
居民在家中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分裝生活垃圾,在小區內刷二維碼把垃圾袋裝入對應顏色的智能垃圾桶中,智能化垃圾分類將漸漸走入千家萬戶。目前,福山區分別在區城管局、區體育中心、東華小學、鉑悅府小區啟動智能化垃圾分類試點,共建設投放點40個,宣傳欄、宣傳刊板180個,設置分類垃圾桶140套,招募垃圾分類志愿者、督導員20名。
垃圾分類列入區重點工作
據悉,今年,垃圾分類項目已列入福山區重點工作。自2017年10月開始,福山區就開始積極推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的活動作為切入點,通過集中講解、互動宣傳教育,在小學生群體中進行了初步試點,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8年4月,福山區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投資200萬元在鉑悅府小區、東華小學、體育中心、福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三個層面四個單位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通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地逐步建立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力爭到2020年底福山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